中超新政,中国足协请且慢动手,刀下留“人”
只看楼主楼主
在体育总局新闻发言人对外宣布将限制中超高价引援的第十天后,中国足协迅速出台了2017赛季的中超新政。可谓令行禁止,雷厉风行。
中国足协出台的这份新政主要内容包括:2017赛季,中超的外援注册报名名额仍为5人,但外援登场名额被限制为3人。亚冠注册报名名额为3+1(3个非亚洲外援+1个亚洲外援),登场名额也是3+1。此外,中超18人报名名单中,必须有2名U23以下球员,而且必须保证有一人首发出场。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中国足协出台这个所谓的“中超新政”,其主要用意是要大力扶植、培养中国本土年轻球员,让本土年轻球员尽可能有更多上场踢球的机会,以遏制中国足球每况愈下的后继无人、人才枯竭的颓势。应该说,这样的初衷无可厚非,笔者甚至要举双手赞成。 的确,中超各家俱乐部在“唯成绩论”的思想指导下,纷纷不惜巨资地大力引进实力超强的外援,而对梯队年轻球员的培养和使用,基本视若无物。长此以往,肯定会使中国足球人才青黄不接的现状愈演愈烈。所以,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国足协相应体育总局的号召,出台限制外援登场名额的新政,也并非全是拍脑袋作决策,还是有其可取之处。
但是,问题是,如此“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决策出台,居然没有给正在冬窗转会市场大力“烧钱”搞军备竞赛的各家俱乐部一点思想准备,甚至连一个可供操作的“缓冲期”都没有,的确让人很不理解。即便是世界足坛著名的“欧洲财政公平法案”,当初也给了欧洲各家俱乐部三年的缓冲期。法案2010年公布,但真正生效是从2013/14赛季后才开始,可谓颇具人性化。显然,中国足协出台这份2017中超新政,是受了“欧洲财政公平法案”的启发,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却并没有效仿前者的人性化。
如此操切的决策一出台,由此而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首先,新政的出台,对于中超土豪球队的冲击无疑最大。单以上海上港为例,上港虽然将孔卡外租,但和球队目前有合同在身的外援还有奥斯卡、艾哈迈多夫、埃尔克森、埃弗拉和胡尔克,此外葡萄牙老将卡瓦略还在跟随球队训练,新政的出台,无疑让上港骑虎难下。只需要3个外援名额,你让上港对这六名外援如何取舍?卡瓦略还在试训,好办,不买就是了,但有合同在身的奥斯卡、艾哈迈多夫、埃尔克森、埃弗拉和胡尔克,怎么办?不用,人才浪费;卖掉,本来就是严重溢价买来的,谁会接盘?总之,卖与不卖,都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同样的情形岂止上港一家,只要是之前大力引援的中超俱乐部,都无一幸免;即便是遵循小成本运作的中小俱乐部,外援名额也远不止三个。可想而知,由此而引发的中超毁约纠纷案恐怕会接踵而来,层出不穷。
其次,随着中超外援名额的限制,中超的竞技水平和精彩程度肯定会大打折扣。好不容易火爆起来的中超球市不说跌入谷底,但至少会渐趋冷清。虽然我们总在说中超目前的繁荣是虚火上升,一片泡沫,但毕竟还有一个繁荣的表面可以聊以慰籍,一旦强力外援逐年减少,恐怕留给中超的只有一地鸡毛,满目疮痍。
最后,限制外援登场人数,虽然意味着本土球员出场机会的增加,但本土球员人才稀缺的中超,无疑将陷入另外一种困境:即本土球员的身价将就被炒得更加离谱。现在,一个边缘国脚且年近三十的张成林卖到了一个亿,这已经够离谱了,而外援新政一旦出台,由于不能买更多的外援,迫使俱乐部只能在内援上做文章。大肆抢购有实力、或颇具潜力的年轻内援,恐怕会形成风潮。本土球员人才稀缺,供求严重失衡,如此疯抢,必然导致本土球员身价再次暴涨。到时候,像张成林这样的,就不是一个亿了,让你出1.5亿,甚至更多,恐怕你都不一定买得到。如此一来,中超市场的泡沫化将更加严重。真要到了那种地步,我不知道还有几家俱乐部能有耐心撑下去?
前央视名嘴黄健翔在微博中写到,无论这个政策动机是不是好的,这么随意仓促制定足以影响整个联赛乃至俱乐部队的亚冠竞争力的政策,肯定不是好事。一句话,立法容易,执行起来,一定招致各方怨声载道,谈何容易!但愿中超新政,中国足协且慢动手,三思而行,刀下留“人”。
也许您还喜欢:世界杯直播 亚洲杯直播 欧洲杯直播 足球直播
上一篇:足协新政是拔苗助长?或哄抬市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