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高位逼抢好像又成了大热的足球词汇,我记得这个话题上一次大范围的活跃起来还是在遥远的08/09赛季和09/10赛季,那时的巴萨将前场就地反抢演绎到了一个全攻全守的高度。而在数年之后,这个话题再次被提起,一方面是因为以马竞、利物浦、多特蒙德、毕尔巴鄂竞技为代表的高位逼抢球队在很多强强对话中取得了不俗的战绩,另一方面是曾经在高位逼抢上做的最好的巴萨在最近几个赛季也开始面临被高位逼抢压制而无从还手的境地。
猫被老虎欺负了还可以爬树,但是如果老虎也会爬树了呢?
所以接下来我们来详细聊聊高位逼抢以及如何克制高位逼抢的那些事儿。
【前世今生】
香克利的那支无敌利物浦是最早将高位逼抢这一理念搬上历史舞台的球队。香克利以及更早的查普曼极具前瞻性地提出了整体阵型移动的概念,并且强调了前场压迫在攻击距离和速度上的相对优势。但是利物浦在逼抢上只维持在了雏形阶段,一方面香克利的球队执行的是一种相对无序的逼抢,另一方面,香克利在逼抢之后的处理上做的有些模糊甚至粗糙。
(图)英格兰足球的教父级人物:比尔?香克利
紧接着接过高位压迫大旗的球队,是荷兰人米歇尔斯的那支后来横扫欧洲的阿贾克斯。而米歇尔斯的阿贾克斯恰好在欧冠赛场上击败了香克利的利物浦,新王与旧王之间的交接总是这么有戏剧性。相对于香克利,米歇尔斯将压迫视为一种有序的、有明显意图的夺回球权的手段。在米歇尔斯的理念中,球员之间应始终保持合适的距离,从而保证在对手一名球员拿球时,己方至少有三人可以立即参与到包夹中,两人上前压迫,一人封堵对手仅剩的传球线路。因此米歇尔斯认为,成功的压迫应当切断对手的每一次拿球,掐死对手的每一次进攻。
(图)接过香克利的权杖的是荷兰足球的先行者:米歇尔斯
人们在理解高位压迫时往往到此为止,因此得出的结论往往是,高位压迫是一种激进的防守方式。但事实上,高位压迫到此只进行了一半,高位压迫也不是一种防守模式,而是一种进攻模式。
在米歇尔斯和香克利,甚至后来的克鲁伊夫的思维中,是没有防守这一理念的。因为在这些激进者看来,进攻就是最好的防守。在米歇尔斯的战术体系中,一个拿球、摆脱、跑位都十分高超的前锋是整套体系的点睛之笔,他认为在前场压迫断球成功后,应第一时间将球向前传给前锋,利用对手防守落位不及的优势形成第一波攻势,紧接着中场球员应整体前压形成第二波攻势并为下一次压迫做准备,直到这里,一次高位压迫才算最终完成。在米歇尔斯看来,压迫的目的是夺回皮球,夺回皮球的目的是形成进攻。因此高位压迫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在对手半场源源不断的进攻,进攻才是足球的唯一方式。
(图)在米歇尔斯的那支阿贾克斯的体系中,几乎全能的克鲁伊夫是整套战术的点睛之笔,他完美地契合了米歇尔斯激进的战术构想
进攻的理念在高位压迫思想的核心位置被一直保留了下来,理由也十分浅显,之所以将压迫的位置选在高位,是这样既可以将对手封堵在远离自己球门的位置,又可以缩短自己的进攻距离。不论是在英格兰和荷兰初露峥嵘的上个世纪,还是漂洋过海来到西班牙之后的克鲁伊夫-瓜迪奥拉时代,高位压迫的核心理念始终是进攻,这一点在我们理解高位压迫的过程中至关重要。至于后来独树一帜利用高位压迫来实现防守足球的马竞,则是特殊时代下西蒙尼为马竞做出的特殊选择,这里暂且按下不表。
【特殊的逻辑】
当足球的出发点变成进攻之后,我想接下来的阐述就变得很好理解了。由进攻思维演化出的逻辑是:足球比赛的核心就是成为足球的主导者。
我想先强调一下足球的逻辑,因为这一点非常有利于我们理解一个连续的足球思路在某种情况下做出选择背后的根本原因。足球逻辑是一个很有趣、很多层次但却又往往不易被关注的层面,不同的逻辑往往会对足球相同的侧面做出不同的解释,从而指导后来者做出不同的选择。
这里我想用足球历史最经典也最普遍的防守反击作为例子。防守反击的逻辑具备两个天生的优势:一是战术成本极低,只需要囤积防守队员,进攻交给前锋自由发挥,就能形成最基本的防守反击体系;二是起底限极高,成功的防守反击可以将球队至少立于不败之地。
对于这样一个最先被人们意识到的足球体系,最早做出逻辑解释的是意大利足球。意大利人认为防守反击的逻辑核心是空间,因此防守的核心是压缩对手的进攻空间,同时进一步为本方进攻空余出更大的处理空间。防守压缩空间的最好方式是利用球员间的联动,保证紧密的防守站位,同时需要保证施加上抢压力,由此推演出链式防守的概念。进攻要有更高的空间利用效率,因此在中锋和中后场之间应有一个带球护球以及射门能力俱佳的后撤前锋,由此产生了九号半的概念。至此,利用意大利人的防守反击逻辑,基本的意大利链式防守体系已经具备雏形。
(图)巴乔无疑是意大利历史上最优秀的九号半球员,他完美地开拓了链式防守体系在进攻端的盲区,以至于在后来的发展中九号半和清道夫成为了链式防守最具标志性的的角色
对于攻势足球来说,足球逻辑的核心是进攻。因此几乎所有的足球元素在攻势足球的理念里都可以用进攻来解释。进攻的基本前提是球权,因为球在对手脚下时本方是无法形成进攻的。球权有两大来源,一是压迫对手断球,二是保证自己控球。两大来源分别派生出荷兰传统足球和西班牙传统足球。两大思维在阿拉贡内斯的那支欧洲冠军西班牙身上形成了统一,产生了tiki-taka的足球模式。压迫断球的前提是整体压迫和局部包夹,保证控球的前提是始终保持皮球在本方球员脚下运转的流畅性,由此推演出瓜迪奥拉的“三援一法则”(即我们俗称的抢逼围,只是瓜迪奥拉更强调整体性)和克鲁伊夫的“四号位”理念,而“四号位”又被瓜迪奥拉分化成组织中前卫和单后腰系统,并证明了控制型足球在防守上的合理性。
(图)阿拉贡内斯是21世纪以来第一个将攻势足球的两大思维——荷兰人的压迫思维和西班牙人的控制思维融合在一起的人物,他创造的tiki-taka足球模式成为08年之后足球界的另一道旋律
唠唠叨叨地说了一长串,希望各位看官还没有看晕,因为足球逻辑是一个埋在表象之下的线索,它不显眼但却至关重要,它不能不说,但是又很难说清楚。当我们对某个现象提出质疑时,将它放在其特有的足球逻辑中往往可以找到合适的答案。譬如曾看到有人提出,为什么在苏亚雷斯不能上场的时候,巴萨不再采用梅西踢伪九号的战术。其实道理非常简单,梅西踢中锋是瓜迪奥拉的控球逻辑下的产物,当巴萨不再强调绝对控球和中路渗透时,伪九号自然也就失去了意义。再如曼城用萨尼亚和克里希踢边后腰的举措,如果我们能发现费尔南迪尼奥无法满足瓜迪奥拉的足球逻辑中对后腰在接球、传球上的要求,我们就能知道,增加后腰位置的人数这一选择其实是保证足球流畅运转的唯一途径。
(图)将梅西放置在中路是08/09赛季瓜迪奥拉为了加强中路渗透和控制做出的决定,而对于如今不再追求中路绝对控制的巴萨而言,再将梅西放置在中路无疑是将梅西摁在对手的中路防守集团中
【压迫,反压迫】
如何破解高位压迫,我想这是现在很多球迷朋友最关心的问题,甚至可能很多朋友已经看不下去前面的内容而直接跳到这里了。前面絮絮叨叨说了一大堆,是为了接下来的论述能更容易理解。因为在我个人看来,当提出“如何破解高位压迫”这个问题的时候,提问者就已经将自己放在了被动的地位——因为“破解”意味着要面临“破解不了”的风险。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很多朋友提出的压缩三线距离、增加大范围转移、增加局部的个人突破等等方法,虽并非无效但是都只是具备时效,并不是根本的克制方法并且要面临不同的风险。而事实上,要真正的克制高位压迫,我认为最根本的方法就是从高位压迫本身的战术逻辑上寻找漏洞。
我前面已经说过,高位压迫是攻势足球逻辑的产物,它是一种进攻模式而不是防守模式。而面对进攻,攻势足球的逻辑是只有用更强势的进攻压制对手,才能将对手的进攻威胁降到最低。
所以我对如何克制高位压迫这一问题的解答是:要想化解对手的高位压迫,就应该去高位压迫对手。正如我开头的比喻,如果老虎也会爬树了,猫该怎么办呢?答案很简单,猫必须爬得更高,而不是换一棵树重新爬(希望大家能懂这句话的隐喻)。
在这里我想举两场比赛作为例子,一场是2010/11赛季巴萨对阵曼联的欧冠决赛,另一场是2014/15赛季巴萨对阵拜仁的欧冠半决赛首回合。选这两场比赛的原因,第一是年代较近,比赛录像还算比较清晰,第二是这两场比赛都非常全面地演绎了在有序精密的前提下,反压迫应对压迫的有效方式。
在2010/11的欧冠决赛中,弗格森的曼联在开场的十多分钟里做到了几乎完美的高位压迫,甚至一度将巴萨的三条线全部压制在了大禁区前沿。
但是在压迫了十分钟以后,曼联开始逐渐回收阵型,比赛的主导权再次交到了巴萨手里。造成这个现象的重要原因,是在高位压迫的过程中,曼联的跑位远不如当时的巴萨精密。这种不精密的压迫跑位造成的后果是巴萨总能在曼联一波攻势过后能迅速地进行反压迫,而为了对巴萨的反压迫再施行进一步反压迫,再加上曼联为了抓巴萨防守落位不及的时间差,曼联的卡里克朴智星们就不得不进行大量往复的折返冲刺跑。结果对中场中路进行针对盯防的朴智星最早耗光了电量,在之后的八十分钟里朴智星始终无法跟上比赛的节奏。
(图)这是曼联开场的一次压迫造成的攻势,我们看到在图中拖后的三名中场卡里克、吉格斯和朴智星都找到了合适的跑位位置,但是鲁尼与埃尔南德斯在跑位上出现了偏差,鲁尼没有选择与埃尔南德斯相同的方向,结果两人之间被皮克和小马哥分割,而阿比达尔拦断了埃尔南德斯后来传给瓦伦西亚的直塞球
而在跑位上做的更精密的巴萨不仅承受住了开场十分钟的压力,而且非常好地保持了三线距离的弹性,将体力的消耗均匀地分到了三条线上,因此在剩下的比赛中巴萨始终没有出现体力节点。
(图)上一幕之前,巴萨的一次快速反压迫,在里奥拿球的瞬间,佩德罗、梅西、比利亚和伊涅斯塔都跑向了正确的位置,佩德罗梅西和比利亚分别切断了距离里奥最近的三个传球选择,而伊涅斯塔的位置既可以干扰里奥出球,也切断了里奥与卡里克之间的连线
在阵容大面积变化后的14/15赛季,巴萨和拜仁的这场欧冠半决赛则将高位压迫与反压迫再次完美地演绎。与曼联不同的是,拜仁在跑位的精密程度上有巨大的提升,这一点在瓜迪奥拉场边一个手势就将三后卫阵型变为四后卫阵型上显露无疑。
这场比赛在球权上的绞杀贯穿整场,双方各占据了半场比赛的主动权,而在战术的制衡上两支球队更是旗鼓相当,所以这场比赛在压迫的层面上比对阵曼联的欧冠决赛更加经典:拜仁将中路的压迫做到了极致,穆勒蒂亚戈阿隆索和施魏因施泰格利用灵活的跑位轮流袭扰布斯克茨,从而扼制巴萨在中路的攻防转换;而巴萨则在两翼的压迫上下足了功夫,阿尔维斯梅西和阿尔巴内马尔分别利用进攻的联动压制贝尔纳特和拉菲尼亚,将拜仁的边路进攻几乎彻底封死。在僵持了七十多分钟之后,巴萨一整个赛季磨练出的边中衔接上的优势,以及瓜迪奥拉想要取得客场进球的想法最终成为了决定比赛结果的关键。
(图)拜仁在比赛中的实际站位,包括拉菲尼亚在内的九名首发球员全部囤积在中路,其中施魏因斯泰格、阿隆索和蒂亚戈轮流袭扰布斯克茨的位置以达到扼制巴萨中路的目的
(图)面对拜仁的压迫,巴萨在开场做到了非常好的反压迫,这主要是因为拜仁开场采取了三后卫的阵型影响了后场的出球质量
当然,说了这么多并不是为了证明反向压迫才是克制高位压迫的唯一方法。这里只是想要说明,在球队的战术素养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我认为从高位压迫本身的逻辑出发来寻找克制的方法并不失为一种更直接也更根本的思路。而至于阵容的参差不齐和提高整体战术执行力的途径,也不应该成为放弃本身延续已久的逻辑而委曲求全的借口——因为战术的本身,就是实际阵容和理想结果之间的博弈。
(图)带领阵容实力并不顶尖的多特蒙德一路飙升,深谙战术意义的克洛普在阵容潜力的挖掘上是最有发言权
不得不承认的是,高位压迫代表的攻势足球是一种门槛较高的模式。正因如此,它的发展也落后于防守反击这类门槛较低的足球模式,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落后或原始的。在为我们带来的特有的足球美学和不断提升的成绩之外,高位压迫的普及不仅意味着攻势足球思维正在不断地被接受,更意味着人们对足球逻辑层面的思考在不断地融合和深入。
我想这才是高位压迫——这一特殊逻辑产生的特殊现象——带给我们的最好的启迪。
上一篇: 意媒:锡永中卫被推荐给米兰
2018nba选秀特雷杨,特雷杨那届选秀顺位2024/12/18 17:59:45
cctv5nba总决赛录像,央视转播nba总决赛第五场2024/12/18 17:59:45
nba选秀视频2019,NBA选秀视频20232024/12/18 17:59:45
最强nba扣篮球星推荐,最强nba扣篮和上篮2024/12/18 17:59:45
2011nba总决赛詹姆斯,11年总决赛詹姆斯8分2024/12/18 17:59:45
nba2kol突破紫色球星,nba2kol1紫卡球星突破2024/12/18 17:59:45
nba2konline06科比预测,nba2kol06科比测评2024/12/18 16:20:22
nba球星对威少的评价,nba球星对威少的评价视频2024/12/18 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