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杯之星:最后的古典后腰里克尔梅

2017/10/15 19:03:55 sports8.net 互联网

世界杯上的阿根廷队,自从在1986年的马拉多纳之后,无论是冠军与否,每次都会在某些方面给人以巨大的谈资,只看21世纪以来的这几次:

2002年韩日世界杯,奥特加、克雷斯波正值壮年,巴蒂斯图塔在之前的四年中终于拿到了盼望已久的意甲联赛冠军,贝尔萨近乎疯狂的“3313”进攻阵型,当时世界杯前的最大热门,非法国、阿根廷是也;

2010年南非世界杯,没多少人相信阿根廷人能够相信阿根廷能最终捧杯,但谁叫他们拥有当时世界第一的梅西?谁叫他们的主教练是那个迭戈-马拉多纳?你真说他们只靠舆论炒作,但世界杯上带过去的六大前锋可不是盖的,刚刚随着国际米兰拿到三冠王的功勋前锋米利托,在那支阿根廷队只能充当伊瓜因的替补。

后来我们都知道,2002年和2010年的阿根廷,最终的命运都不太好。而夹在中间,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的阿根廷,是怎样一支球队?

(图)2006年身披十号的里克尔梅是阿根廷的绝对核心

主教练佩克尔曼,是为阿根廷足球培养了不少年轻球员;后防线上清一色的1米70上下的球员,包括一个特别爱助攻的队长索林;最华丽的位置依然是锋线,克雷斯波的主力位置确保无虞,他身边的搭档人选包括—灵活小巧的“兔子”萨维奥拉、勇猛凶悍的特维斯、崭露头角的梅西,还有更没名头的帕拉西奥。彼时的梅西已初有“球王”的身影,但2006年春天一次大伤,世界杯之路蒙上了一层阴影,佩克尔曼还是带上了他。

不过梅西绝不是最关键的。

那时你拉着大街上随便一个看球的人,问他“今年世界杯上的阿根廷你觉得谁的发挥会最关键啊”,给出的答案一定是:里克尔梅。

那年提交世界杯名单的时候,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阿根廷是当年世界杯32强中,最后一个递交世界杯参赛23人大名单的球队,初看名单的人还以为自己看错了,这份名单里没有贝隆,没有萨穆埃尔,也没有萨内蒂。更搞笑的是,萨内蒂未入选倒还则罢了,他在俱乐部里的替补队友布尔迪索反倒入选,并且在那届世界杯上还真成了阿根廷队的主力右后卫。

那时我身边的一个朋友看了这事儿之后的评价居然也是:好吧~~~看里克尔梅了。

自从马拉多纳之后,我没看过哪一位阿根廷球员能将自己对球队的影响力延伸到如此地步。

里克尔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球员?所有人基本都会说出这么一个字:慢。他的慢和那时讲究快节奏对抗的国际足坛显得过于的格格不入(也正是因为如此,2003年他初登欧洲时就无法适应范加尔执掌的巴塞罗那),但放眼当年世界足坛,真想挑出几个脚法胜过他的球员,有,但实在不多。贝克汉姆的边路圆月弯刀也许是天下无双,齐达内的拿球摆脱然后长传转移找到身边队友也许独步天下,鲁伊.科斯塔的远距离地滚直塞球让很多人吃尽苦头,甚至小罗鬼魅一般的传球路线,也让人记忆犹新。里克尔梅的了得之处在于:前面这些位所有的技能,单挑出来也许尚显不如,但所有技能他都会。

2005年10月的国际足联友谊赛,他在贝克汉姆和英格兰人面前演绎了“怎样在22米处射门位置的任意球选择传球脚法助攻1米70的后卫对有头球破门”,在当时的比利亚雷亚尔,西班牙人已经无数次在他面前领教到“原来足球可以这么踢”的感慨。当然,以上一切的前提是---得有个允许以他为核心,允许全队都慢下来的主教练。比利亚雷亚尔的佩莱格里尼愿意这么干,阿根廷的佩克尔曼也愿意这么干。

世界杯前的里克尔梅,其实刚经历了一个还算伟大的赛季:

他带领着比利亚雷亚尔一路打进了欧冠半决赛,几乎是靠着他一个人的力量淘汰了国际米兰(国米那时感叹“全场不止一次的四个人都抢不下来他的球”),在半决赛面对着自从小组赛第二轮以来就再也没在欧冠赛场失过球的阿森纳,里克尔梅和他的比利亚雷亚尔在首回合0:1落败的情况下,次回合回到主场发动了疯狂的反击,甚至在比赛最后一分钟,里克尔梅有能力依靠一个点球,破掉阿森纳的不失球怪圈。

只是他没有罚进去而已。

这就是里克尔梅在自己的第一个世界杯之旅之前,经历的那个欧洲赛季:他一个人,把一众不那么知名的球员带进了欧冠的半决赛。在世界杯,佩克尔曼愿意给他同样的环境,只是他身边的队友,变成了克雷斯波、萨维奥拉、坎比亚索。世界没有理由不去幻想。

(图)比利亚雷亚尔时期的里克尔梅在西甲和欧冠赛场都是对手最头疼的球员

世界杯第一场,面对咄咄逼人的科特迪瓦人,阿根廷队展现着传统的、老道的球队应有的态度。在科特迪瓦人的中前场浪潮般的攻势一次一次的冲过阿根廷队的中场时,里克尔梅的第一个角球,就助攻阿亚拉头球过了门线。当然,那个球裁判没有看见。

里克尔梅:没看见?那再来。约莫十分钟后,一个30米左右的任意球,他助攻克雷斯波弹射破门。然后,在上半场临近结束之际,里克尔梅几乎散步般的带球,忽然的斜传直插,科特迪瓦人还在发愣之际,萨维奥拉已经快速直插到他们身后,不作调整轻轻地一捅,2:0。

非洲人踢了半场的痛快球,甚至一度和阿根廷人针锋相对,但却0:2落后了。他们很明白,厉害的不是那个弹射破门的克雷斯波,也不是那个精灵诡秘的萨维奥拉,而是远远看着,送出犀利的一脚传球,然后欣慰的点点头转身走开的里克尔梅。每当科特迪瓦人试图反扑,里克尔梅总会用一次让人无话可说的拿球摆脱让他们稍微安静一下,另外,他们也明白,不能随便给这个阿根廷10号主罚定位球的机会。

2006年6月11日,阿根廷首战科特迪瓦,非洲人第一个领略到了里克尔梅的厉害(如当年那个斜传直插,2008北京奥运会,同样是面对科特迪瓦,里克尔梅给梅西来了一个长距离版的)。

次战塞黑,很多人都知道那场6:0的比赛是当届世界杯的最大分差,而且似乎为日后很多的“伟大传说的开始”埋下了伏笔,比如:阿根廷人通过这一战彻底显出了自己的冠军样;替补登场的特维斯打进了个人世界杯首球;公认的“马拉多纳接班人”梅西同样打进了个人的世界杯首球。若说经典瞬间,阿根廷那个历经23脚传递后完成的破门无疑会载入世界杯的史册。

但是,FIFA赛后评选的本场最佳球员,不是梅开二度的马克西-罗德里格斯,不是打进处子球的特维斯、梅西,不是在前场跑动活跃的萨维奥拉,而是,里克尔梅。若论直观数据,里克尔梅的那场比赛仅仅是,1个助攻。恩,1个助攻。

不过国际足联给出的解释是:里克尔梅本场比赛传球数111次,且无一失手。阿根廷全队传球第二多的球员是,马克西-罗德里格斯的43次。况且,里克尔梅的这一数据,破了世界杯的历史纪录。

如果再细看比赛,你能发现:马克西的第一个进球,是里克尔梅的中路组织;克雷斯波的进球,是里克尔梅快发给梅西的任意球完成助攻;梅西的处子球,是里克尔梅、特维斯和梅西的中路五脚连传;他直接助攻了特维斯的进球;那脚23脚传递尽管最终关键的几下传射都不是他,但那次进攻,他是身居幕后的总策划。六个进球,他策划了五个。

好吧~~如果科特迪瓦人还知道是里克尔梅的传球深深地蛰伤了他们,那塞黑人起码在短时间内压根儿都没想明白,里克尔梅是怎么伤到的他们。

(图)6-0塞黑的比赛中,里克尔梅传球成功率达到100%

再看那时的阿根廷队,其实比起早些年那些激情四射的阿根廷,你能感觉到,2006年德国世界杯上的阿根廷确实是显得与众不同,而这一切与众不同的核心,恰是里克尔梅:

里克尔梅的慢,需要空间。里克尔梅的传球组织,同样需要空间。于是他的身边得有能给他拉开空间的人----马克西-罗德里格斯因此受益;索林因为过人的跑动能力成了阿根廷的左路主力;萨维奥拉和特维斯都能跑,但特维斯那时还不那么无私。这三人,除萨维奥拉,皆无过人长处,仅仅能跑之辈。

里克尔梅不爱防守,万一中路拿球被段,身后自然需要后腰保护。那年佩克尔曼在里克尔梅身后配的是双保险:04年雅典奥运会后站稳位置的马斯切拉诺,和国际米兰的坎比亚索。首战科特迪瓦,坎比亚索被非洲人突的通透,于是换成卢乔-冈萨雷斯,后者甚至还能拿拿球,分担一些里克尔梅的压力。

战术上的要求满足了,但毕竟里克尔梅属国家队新人,虽年事不小,但资历比起奥特加、贝隆、萨内蒂、萨穆埃尔等辈自是大有不如,万一更衣室联合起来倒起戈来,那可怎么办?于是佩克尔曼干脆一个不用。阿亚拉、海因策、布尔迪索这帮,好歹是我青年队里带过的人,这点老脸面,还是会给我的。

当然了,在世界杯前的热身赛上,佩克尔曼至少磨练过三种没有里克尔梅的时候应有的战术打法,那时的阿根廷依然恢复了他们曾经“南美凶悍派打法”“快速、灵动、勇猛”的本色,但一旦有了里克尔梅,这支球队便会立刻“慢”下来。也许“慢”已经远远背离了当时国际足坛的发展大势,但促使佩克尔曼如此改动的缘由,毫无疑问是他对里克尔梅的组织调动传球,具有高度的自信。

事实证明,除了深谙应对阿根廷之道的墨西哥在那年世界杯16强赛里给阿根廷带来过极大麻烦之外,没有球队真正找到过克制里克尔梅的办法。淘汰赛首战墨西哥,里克尔梅再次定位球助攻队友得分,加时赛上马克西天外飞仙的世界波帮助球队过关。而之后面对东道主德国队,阿根廷启用特维斯搭档克雷斯波,和德国来了个以硬对硬。除特维斯外,所有人不急攻,耐心,等待机会,等待德国人犯错。这是阿根廷人的态度,也是里克尔梅的态度。

其实他们等到了----苦战上半场,下半场伊始,阿根廷队拿到定位球机会,里克尔梅精准的找到了腾空而起的1米70中后卫阿亚拉头球敲开了德国人的大门。

也许,有好事者如果做一项数据统计,里克尔梅也许是这个星球上“定位球助攻1米70左右球员头球破门”最多的球员,更何况在世界杯的舞台上,高大、强壮的东道主德国人面前,里克尔梅依然不紧不慢的做到了这一点。

当是时也,1:0领先,“客场”作战,阿根廷人只需要继续着上半场的耐心,继续相信着里克尔梅,利用阿根廷人娴熟的脚下控球掌住比赛节奏,消磨时间,就可以了。但佩克尔曼在比赛第60分钟做了一个很容易被人忽略,但彻底改变了阿根廷命运的决定:他用坎比亚索换下了里克尔梅。

赛后佩克尔曼的解释是:我发现那个时候里克尔梅的体能似乎出了问题,我需要用更多的中场球员巩固我的防线,里克尔梅的身体状况似乎满足不了我那时的要求。

说完这些,他自己最后也承认了:这个决定也许真的是错误的。当然,最大的错误也许是,此前的佩克尔曼始终无条件的信任着里克尔梅,而在最关键的时刻,他放弃了这份信任。

这个错误的后果,德国人在第80分钟扳平了比分。从里克尔梅被换下,到整个加时赛结束,阿根廷人原有的60%左右的控球率慢慢的变成了德国人的控球率。点球大战,替补里克尔梅出场的坎比亚索罚失了最后的点球。阿根廷人再一次哭泣。

(图)赛后阿根廷队和德国队爆发大规模冲突

时间往回走一点,回到2006赛季,欧冠半决赛,里克尔梅罚失那记关键的点球之后,有记者问他:罚失了这样一个点球,会不会影响到你作为阿根廷世界杯第一点球手的信心?里克尔梅说:世界杯上,如果阿根廷队获得点球,我依然会毫不犹疑的过去踢。

你无法预想心智本不算坚强的里克尔梅,说出这番话时心里经历了多么复杂的斗争。正如你无法想象在那个欧冠半决赛的夜晚,若是里克尔梅罚进了面对阿森纳的点球,那年的欧冠最终会走向怎样的结局(彼时阿森纳接近900分钟不失球,参考后来决赛被巴萨打进一球之后立即溃不成军,扳平比分、此前打飞两脚空门的比利亚雷亚尔有一整个加时赛的时间陪阿森纳玩。况且巴萨那两年在联赛中最怕的对手不是皇马,而是比利亚雷亚尔);也同样无法想象世界杯的赛场,如果佩克尔曼没有换下里克尔梅,东道主还有没有希望逆转阿根廷?里克尔梅能否带领着阿根廷冲击更高的顶峰?

这一次,面对记者扔给他的,对于当时自己体能的问题,里克尔梅什么都没说。

也恰从那年世界杯开始,里克尔梅在世界主流赛场的大门,慢慢向他关闭了。随后的他和佩莱格里尼发生矛盾,被潜水艇扫地出门,回归博卡。在国家队的进进出出,北京奥运会的金牌算是迟到的辉煌,但是和马拉多纳的矛盾,让他无缘南非。甚至,即使没了马拉多纳,他也无法再继续自己的世界杯之梦了,因为现在的足球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不可能有球队再去给他展现古典足球之美了。

(图)和马拉多纳产生矛盾后,里克尔梅自此无缘国家队

2006年的世界杯,拥有攻守兼备的意大利、神一样齐达内存在的法国,和青春奔放的东道主德国,他们也许都配得上世界杯冠军的荣誉。对于里克尔梅,仅仅在八强赛输给德国,还不够格说上那句世人爱说的“世界欠他一座世界杯啊”。他没有给世界杯留下任何一颗自己的进球,但与他交手的人,都知道他的厉害。NBA赛场,2009-2010赛季东区决赛,波士顿凯尔特人的一帮老兵淘汰了天赋异禀的奥兰多魔术,主帅里弗斯曾经骄傲地说“我们的首发五人从来不会输掉任何一轮系列赛”。随后的总决赛,直到主力中锋帕金斯倒下之前,他们还都领先着湖人。里克尔梅亦如是,当某一天,他回顾自己短暂,但还算绚丽的世界杯之旅,孤傲如他,也许会说上这么一句:

世界杯的阿根廷,在有我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对手击败过我们。

上一篇:  批评瓜帅?这不科学!


下一篇:  人物周刊:下一站天王—克罗斯


百度搜索:世界杯之星:最后的古典后腰里克尔梅

360搜索:世界杯之星:最后的古典后腰里克尔梅

搜狗搜索:世界杯之星:最后的古典后腰里克尔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