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
黎(中华姓氏)一般指黎姓
黎姓,中华姓氏,黎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汉族黎氏源于商代、西周时期的黎国。黎国位于今山西境,先建在今长治市西南,春秋时迁于今黎城县东北,后其地入于晋。《尚书》中“西伯(周文王姬昌)戡(战胜)黎”,《史记·周本纪》商纣时西伯败耆国,即此。
当代黎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广西两省区,大约占黎姓总人口的46%,其次分布于江西、四川、湖南、安徽、海南、贵州、重庆、湖北,这八省市又集中了44%。广东居住了黎姓总人口的29%,为黎姓第一大省。
长期以来,学界多认为西周黎国是商代子姓黎国的延续。随着山西黎城县黎侯墓地青铜器的出土,诸家考释铭文中其中有3个金文,当隶定为“榜”、“槽”,释为“楷”,与“黎” 相通,楷侯即黎侯。西周黎国与商代子姓黎国有别,西周黎国当为武王戡黎之后由周王分封而来的姬姓之国。西周黎国始封君乃伐黎主将毕公高之子。
黎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62位。2013年版《中国四百大姓》排名第82位。
历史发展
姓氏源流
出自远古颛顼帝之孙重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重黎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重黎氏、火正氏,后皆省文简改为单姓黎氏,是非常故早的姓氏之一。
出自远古九黎族的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九黎,古时为中国南方土著民族之一,相传为远古东夷首领少昊金天氏之时的诸侯黎,黎曾被少昊封为火正,负责掌管民事,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黎氏。
1、商王朝时期有两个称“黎国”的诸侯国,皆为远古“九黎之后”部落的后裔所建:一个在今山西省长治县西南部,在商王朝晚期被周文王姬昌所灭;另一个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部,在商末周初被周武王姬发所灭;两个商黎国皆灭于姬氏父子之手。这两个己姓黎国的子孙在灭国之后,皆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黎氏,世代相传至今。
2、出自远古帝尧的后代,属于以国名为氏。 西周初期,周文王、周武王灭己姓黎国之后,将其地分封给帝尧的后裔,爵位为侯爵,并且仍然沿用黎国的名称,其后有黎侯丰舒。春秋初期,黎国迁都于黎邑(今山西黎城黎侯城)。其后曾多次与狄人发生争战,面队强大的北狄,黎侯无以抵抗,遂逃往卫国,之后在春秋中期的周定王寻求晋国的支持,晋景公姬孺出兵驱逐了侵占黎国的狄人,将逃离在卫国的黎侯送回国都。在周简王姬夷七年(公元前579年)爆发在隰地交刚邑(今山西临汾隰县)的晋、狄两国“交刚之战”中,狄军大败,晋厉公姬寿曼在回军途中乘势干脆灭了积弱无力且老是成为晋国负担的黎国,其地为晋国所吞并,成为后来士匄家族的封地。黎国灭亡后,其王族子孙以及部分国民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黎氏、犁氏,史称黎氏正宗。
3、源于商王族子姓分支黎侯国(今山西黎城县)祖伊之后。商王武丁封其儿子于黎,以统治原祝融氏黎的黎人,侯爵国,古城在今山西长治西。商朝末,周武王灭黎国,黎人分散于各地。武王克商后,封商汤后裔于黎国,后被丰舒所灭,其子孙有黎氏、犁氏。
出自春秋时期邾国大夫邻子,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在大夫邻子的后裔子孙中,有称倪黎氏者,其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黎氏、朱氏、倪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出自春秋时期莒国君主黎比公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黎比公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名号为姓氏者,称黎比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山东莒城黎氏。
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黎弥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在黎弥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黎弥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山东临淄黎氏。
出自战国时期魏国时期黎丘丈人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在黎丘丈人的后裔子孙中,多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黎丘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开封黎氏。
1、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素黎氏部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2、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京族、黎族、满族、壮族、瑶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黎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黎氏,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
(1)丰舒。丰舒系商汤后裔。商时有诸侯国——黎国,商末,西伯姬昌攻灭黎国,武王克商后,大封天下,封成汤后裔于黎国,赐为侯爵,其后有黎侯丰舒。丰舒之后,子孙有以国为氏者,称黎氏,尊丰舒为得姓始祖。
(2)另一种意见认为,黎氏得姓始祖为黎侯,名待考。丰舒是路国宰相,伤潞子之目,杀君主夫人,夺黎氏地。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晋侯诛灭丰舒。之所以被尊为祖,是由于断句错误所致。《四库全书、路史》记载:“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犁氏”,正确断句是”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犁氏。”这样才符合记载记载。而不是“西伯戡黎,武王复以封汤后黎侯丰舒,奄之有黎氏、犁氏。”《左传·宣公十五年》载:晋景公之姊适潞子婴儿为夫人,丰舒为政(秦王)而杀之,又伤潞子之目。晋侯将伐之,诸大夫皆曰不可。伯宗曰:“必伐之。狄有五罪,俊才虽多,何补焉?不祀,一也;耆酒,二也;弃仲章而夺黎氏地,三也;虐我伯姬,四也;伤其君目,五也。怙其俊才,而不以茂德,兹益罪也。“晋侯从之。
迁徙传播
黎氏早期的发源地当是今山西黎城县东北一带,即春秋时黎国都城所在地。
早在战国时期,黎氏族人或因仕宦而处,或因避难而居,西入陕西,东向山东、河北,南徙江苏、广东、广西及越南北部。另据史料记载,此期有梁国人(今陕西韩城)黎喁迁居江右(今江西)。
汉朝时期,有黎朱苍任长沙相(今湖南长沙),其后代在湖南发展繁衍。
魏、晋、南北朝时期,迫于北方战乱,黎氏族人大批南迁,南方黎氏随之而昌盛起来,一直到后代各个时期。据《黎氏族谱》记载,南朝齐有黎侨因功封永乐侯,被奉为明州(今浙江宁波)始祖。
唐朝到五代时期,黎氏族人更广泛地分布于南北方各个区域,其发展出现了些新特点。黎侨一支传至黎干时,在京兆(今陕西西安)发展成为望族,于是此支黎氏以“京兆”为郡望堂号,尊京兆尹黎干为开基始祖。黎干之子黎度,任虔化(今江西宁都)县令,为宁都开基始祖。黎度之孙黎祚,后晋时任职河南太守(今河南洛阳)。
宋朝时期,黎氏族人有徙居福建上杭、宁化者。此时,史册记载黎氏名人渐多起来,说明黎氏一族势旺较之前代达到一个新的程度,黎氏族人繁茂于以往任何时期。
宋末元初,有黎天麟自福建迁居梅州程乡(今广东梅县),被视为入粤始祖,其后子孙有迁居广东丰顺、陆丰等地者。
明朝时期,有山西大槐树黎氏迁居于湖北、湖南、河南等省。
清朝乾隆年间,有广东、福建籍黎氏族人入居台湾,进而徙于海外。
根据2006年数据,黎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第103位姓氏,尤在粤、桂两省最为注目。当代黎姓人群大约占了全国人口的0.16%,总人口大约近200万。
换言之,历史上,黎氏是中国较典型的一个南方姓氏。
也许您还喜欢:
世界杯直播 亚洲杯直播 欧洲杯直播 足球直播返回体育新闻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