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声夺人却迟迟无法扩大战果,机会众多但总是不能杀死比赛,巴黎圣日耳曼然为自己的慷慨付出了代价,阿森纳全场首次射正便完成进球,温格的球队从王子公园带走了本不该属于他们的一分。
【救赎之战,暗流涌动】
温格时代的阿森纳在欧冠赛场对阵法国球队时具备一定的心理优势,即便在球队开源节流的年代里,里昂、马赛和蒙彼利埃也无法在对垒伦敦球队时占据上风。这种良好的势头终结于2014/15赛季欧冠1/8决赛中,雅尔迪姆的摩纳哥用高效的防反战法完成了对阿森纳的伏击,枪手失去了近年来最好的一次破咒机会。
巴黎圣日耳曼与阿森纳在过往未有恩怨,但两家在高层战线上却曾有过长期“暗战”, 卡塔尔主权财富基金的实际控制者塔米姆-阿尔萨尼一直将温格视为霸业基石,教授虽多次婉拒邀约但并不排斥与石油巨头私下切磋。巴黎方面一真没有放弃聘请他主政的计划,考虑到教授的续约工作进展缓慢、埃迪-霍维又在近期荣膺为“储备干部”,教授此番率队登门造访可谓意味深长。
双方近期的状态均不尽如人意,问题不约而同地出现在了阵型的两个顶端。巴黎后防状态不稳,阿森纳的中卫位置也是白骨尽显;主队的进球效率在伊布离队后被拦腰斩断,卡瓦尼与赫塞似乎都无法达到埃梅里对单箭头的战术要求,吉鲁缺阵的弊端也在对阵南安普敦的联赛中暴露出来,卢卡斯-佩雷斯不温不火的表现给温格出了难题。考虑到埃梅里有意改变巴黎圣日耳曼自布兰科时代形成的控球战术,而阿森纳自伊蒂哈德大捷(2015.01.19)以来便在强强对话中主打防守反击,双方对控球权的态度将直接决定比赛的最终走势。
【中场绞杀&纵深打击,埃梅里建构实用足球】
布兰科时代的巴黎圣日耳曼总是力争以绝对的控制力主导比赛,较高的控球率帮助他们在不断消耗对手的过程中寻觅机会,尽管这种战术会造成部分比赛和时段的场面比较沉闷,但却可以在累积进攻机会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防守的稳固。埃梅里在上任之初便有意为法甲霸主带来简洁明快的足球风格,追求控制但不能丧失速度是他改革的初衷。巴黎在本赛季首场正式比赛中(法超杯)的控球率就骤然下降到45%,西班牙人鼓励球员们更多地采取直塞和长传来策动快攻。
当然,法甲联赛中敢于像里昂那般主动出击的球队毕竟是少数,包括摩纳哥和圣埃蒂安在内的球队都会选择构筑低位防线的方式来压缩巴黎快马们的空间,埃梅里的球队暂时还没有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攻坚战术。欧冠赛场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对手实力更强,后场的空间也相对较大。考虑到阿森纳排出的是一种适合于深度防反的无锋阵,埃梅里指挥球队在无球状态下由433变阵451,依靠两道紧凑的防线在中场封锁阿森纳的向前传递通道。中圈弧两侧既是围剿枪手进攻球员的猎场,也是发动半场快攻的策源地,主队需要尽快确立领先优势以防比赛陷入拉锯战模式。
卡瓦尼的闪电进球来自于阿雷奥拉在后场策动的进攻,皮球经迪马利亚、维拉蒂和奥里耶的一脚传递迅速越过中场,蒙雷亚尔无力抵挡身体素质劲爆的对手,奥里耶为乌拉圭人送出了一记保姆球。在中场完成球权转换,经后场的过渡完成进攻方向调整,通过中场局部的连续传递撕扯出向前通道,第一时间将球打向空当为前锋创造直面后卫和门将的一对一机会,巴黎能够顺利地实施埃梅里的作战计划,一方面是由于维拉蒂和迪马利亚等球员脚下技术娴熟、传控技艺高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阿森纳的高位防守留给了他们太多发挥空间。
【前场压迫能力不足,快速后卫补锅】
赛季开打至今,阿森纳首发阵容的主要变化发生在中轴线上。中锋和中卫的人员更迭是因为新援加入和FIFA病毒的影响,双后腰组合的选择才是昭示温格战术思路的风向标。从埃尔内尼&卡索拉、扎卡&科奎林、扎卡&卡索拉到卡索拉&科奎林,不同的组合用来对付不同的对手,以满足不同的比赛模式要求。
扎卡连续两场比赛出任替补有些意外,温格的这一部署很可能成为了舆论问责的焦点所在。扎卡在防守端的优势是位置感出色、下脚准确凶狠,劣势是运动能力有限、覆盖面积不足,他的防守属于典型的拖后中场风格——后撤性的站位防守,并不习惯前压,如何平衡扎卡在后场的组织出球和参与前场压迫是个难题。在扎卡与科奎林之间选择后者,意味着温格的球队将通过积极有效的高位逼抢完成反制,将断球地点提前来缩短反击距离,完成一种另类的提速。
科奎林&卡索拉是阿森纳自2014/15赛季中期以来形成的标配后腰,前者擅长拦截但在进攻中只能作为一个出球点和接应点,边前腰出身的后者擅长盘带和短传但长传调度提速却不是其强项,阿森纳的反击很难第一时间准确地打到前场空当,而是需要连续传递、层层推进,这种“稳健”的反击速度慢且容易被限制。
不同于上赛季中前期那个专注于保护防线的工兵,科奎林无论与谁搭档似乎都是站位靠前的那个。从上赛季收官阶段开始,教授已经开始逐步尝试将法国人培养为B2B中场,这种转变在扎卡到来之后变得愈发明显,他不再是防线身前的拦阻索,而是承担一定持球任务、活动范围延伸到前场的前置后腰。
科奎林的盘带和向前传球威胁性和准确性并不突出,他的优势在于大范围覆盖拦截和安全球过渡,温格希望他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兼顾到拉姆塞的优势项——在更加靠前的位置发挥作用,成为了前场压迫的一个强点。仅从本场比赛实际情况来看,教授这种提携年轻球员的试验并不成功,法国人没能依靠自身的努力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其与桑切斯、张伯伦等人在前场的压迫更多的只是针对持球人的点对点施压,局部人数密集但没有形成良好的防守层次,对近距离无球接应者的盯防尤为松懈,对手一旦躲过了第一波上抢很容易将球交到处于空当中的队友脚下,维拉蒂和马尔基尼奥斯等人都在枪手围而不抢的格局中多次施展直塞绝技。结合此前对阵南安普敦时的表现,我们不难发现,在拉姆塞缺阵期间,温格没有审时度势地根据现有资源来调整战术,而是依靠强行加塞球员的方式维持固定打法,这种略显程式化的用兵效果并不理想。
【无锋阵难奈坚城,大中锋带来改变】
由于身高处于明显劣势、绝对速度很难完全占据上风,桑切斯选择游弋至禁区外围(左肋部)来避开马尔基尼奥斯和蒂亚戈-席尔瓦的围剿,智利人不停地与伊沃比和张伯伦进行换位。在缺少中路背身持球能力、无球跑动效率一般的情况下,枪手的两名边锋更习惯于在边路活动,或是在中路正面持球进攻,加之厄齐尔遭遇克里霍维亚克的严防死守,桑切斯在外围的持球是枪手在进攻端为数不多的亮点。客队的进攻很难真正渗透到核心区域,即便来到禁区前沿也多半因为思路过于直接、小技术处理不当而遭到拦截。
在对手因连续错失良机而逐渐失去信心和耐心的时候,温格陆续换上吉鲁和扎卡实施总攻。没有如预期中的那样频繁实施边路传中,吉鲁存在的意义更多是对于巴黎防线的压制,为队友开辟地面通道。长时间无法获得破门良机的枪手需要高效的最后一击,温格在这方面显然更加信任厄齐尔和桑切斯这些后排攻击手。在智利人扳平比分的进球过程中,驻扎在小禁区前沿的吉鲁一人吸引了五名巴黎守将的注意力,这是厄齐尔可以在大禁区边缘连续盘带、伊沃比和桑切斯轻松获得两连击的原因所在。在阿森纳持续围攻巴黎的阶段,桑切斯“拉出来再打进去”的球路只能将枪手的兵锋前推至大禁区前沿,吉鲁则轻松地完成了智利人无法完成的任务,这就是无锋阵与中锋阵的区别所在。
在有限的出场时间内,扎卡大局观强、处理球高效的特点没有充分表现出来,瑞士人更多地选择和队友做配合来完成进攻推进。扎卡给予进攻最大的帮助就是依靠弧度较低的平快式长传让反击加速,第一时间打对手防线的落位差,赋予前场快马们充裕的发挥空间。瑞士人的加盟也是温格选择留下跑位灵动的沃尔科特,而放走了控球更好的霍埃尔-坎贝尔的原因。如果他能够得在王子公园首发出场,在巴黎依靠完全右倾的阵型绞杀枪手左路进攻时(上半场中段),他就可以扮演第三中卫完成转移调度,张伯伦和伊沃比的表现也很可能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在现阶段连续“雪藏”扎卡,温格此举或许不是质疑球员的实力,而是他需要时间在控制节奏和持续压迫之间找到平衡点。
【战后硝烟】
一分来得侥幸,过程千头万绪,经过风格迥异的南安普敦和巴黎圣日耳曼的检验,温格眼中的“长久以来最成熟的一套阵容”展现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潜力,也暴露出了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战略性引援的扎卡和穆斯塔菲为球队带来的改变显而易见,卢卡斯-佩雷斯同样可以提供很多数据以外的贡献,重新定位三人在阵中的角色对教授来说并非难事,如何安置被新援挤压的旧臣才是费心之举。
考虑到曼市双雄和红蓝两军的强势,球迷对枪手能否问鼎本季英超冠军并不在意,他们在乎的是俱乐部是否还有力争上游的雄心,能不能组建一支兼具即战力和潜力的班底与列强叫板。如果从这个角度考量阿森纳的现状与前景,我们或许应该给予温格及其幕僚更多的时间。
还木有评论哦,快来抢沙发吧~